欢迎访问湖北生活资讯网  今天是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多只基金降费“让利”,公募“旱涝保收”模式该如何优化

近日,市场对于基金公司降费的事情讨论不绝于耳。6月27日,金鹰基金、鹏扬基金、中融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公告称,旗下部分产品参与基金代销机构相关费率优惠活动或下调产品管理费等。

据第一财经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6月以来约有超过280份关于基金实行费率优惠或参与费率优惠活动的公告,涉及近90家基金管理人。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费率降低是大势所趋,不过仍需要时间;同时,基金公司更要聚焦如何提升自身的投研能力和服务质量。

多只基金宣布“降费”

6月27日,万家基金发布公告称,对万家年年恒荣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下称“万家年年恒荣”)的管理费率、C类基金份额的销售服务费率进行调整,即将万家年年恒荣的管理费年费率由0.40%调整为0.30%,将C类基金份额的销售服务费年费率由0.40%调整为0.30%。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3月31日,万家年年恒荣的规模为1.64亿元。

无独有偶,6月26日,泰信基金公告称,下调泰信鑫利混合基金管理费率、基金托管费率,即日起将基金的管理费率由1.2%/年下调为0.4%/年,托管费率由0.2%/年下调为0.1%/年。

据第一财经不完全统计,剔除基金产品在直销渠道或部分销售平台实施费率优惠外,截至6月27日,至少有15只基金产品在本月下调了相关产品费率,包括了债券型、混合型、货币型等不同类型的基金产品。

对于调整产品管理费和托管费的原因,公告的阐述基本相似:“为了更好地满足投资者投资理财需求,降低投资者的投资成本”“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或为答谢广大客户长期以来给予的信任与支持,决定旗下基金参加某平台的费率优惠活动等。

“降低管理费和托管费率有可能是为了解决‘迷你’基金的手段,是做大基金规模的一种尝试。”一位大型公募基金人士对记者表示,降低管理费和托管费率是比较常见的销售手段,一般是为了让利投资者、提高产品竞争力,或者是为了吸引机构投资者。

以泰信鑫利混合A为例,Choice数据显示,截至6月26日,作为一只偏债混合型基金,该基金今年以来的累计净值增长率为0.56%,自2017年5月成立以来的累计回报率为14.29%,跑输基准15.49个百分点。

记者注意到,或因产品业绩表现,泰信鑫利混合A的运作时间虽已超过6年,但基金规模已经归于“迷你”。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产品的A类和C类份额的基金规模合计仅为415.47万元,接近退场边缘。

“有些产品长期规模小,业绩也一般,但始终没有清盘,可能是因为阶段性出现资金大量申购、基金份额暴涨的情况,这时候有一些费率优惠也很正常。”前述公募人士告诉记者,有些“迷你”基金突然大幅下降管理费,有可能是为了保壳,方便“帮忙”资金进场。

“其实降费主要是为了让利基金持有人,增强投资者获得感,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一般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主销渠道或者机构客户有要求。”一位近期有产品降低费率的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其中还有一部分考量是为了响应市场的降费“呼声”。

基金降费讨论背后

连日来,关于基金降费的讨论愈演愈烈,但从近几年的数据对比来看,相关公告并未明显增多。据第一财经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27日,6月以来约有280份关于基金实行费率优惠或参与费率优惠活动的公告。2022年、2021年同期数据大约在310份、350份,而2020年同期数据在270份左右。

据记者观察,公告中绝大部分是基金产品在直销渠道或部分销售平台参与费率优惠活动。而从产品类型来看,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是降费的主要力量,而主动权益类产品相对较少。

“有些产品在某些合作渠道是长期有优惠的,是已经和渠道商量好的一种互惠互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人士对记者表示,在市场震荡调整、基金发行持续遇冷的背景下,渠道会通过降低申购费等方式吸引投资者,提高在同类产品中的竞争优势。

谈及产品类型的不同,该基金人士则告诉记者,相较于权益类产品,债券型基金产品的业绩波动并不大,加上本身机构持有人占比相对较高,因此降费的优势会更大、需求更多;而对于前者的持有人而言,业绩是比费率更加关注的因素。回顾部分新发的“爆款”基金,也多由绩优基金经理掌舵,费率方面上并未有明显优势。

“管理费用通常用于支付基金经理的薪酬、研究及数据分析、交易及经纪手续费、营销成本等,是产品运作资金的重要来源。”他进一步指出,对于部分产品而言,降低费率有利于提高基金管理规模,这样实际收取的服务费用并没有摊薄,依然可以维持产品的运营和发展。但如果“一刀切”,中小基金公司的处境会更加艰难。

广西大学副校长、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与记者交流时表示,降费是营销手段,能够让利于民,在任何时候都无可厚非,但不能不顾公司自身运营成本,进行盲目降费。因此,在降费的同时,基金公司应聚焦提升组织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

“基金降费能够让利于基民投资者,但是是否能够获得基民投资更多需要的是市场走势、产品设计和基金自身的投资能力。”在田利辉看来,基金公司应该聚焦如何提升自身的投研能力和服务质量,而非开展同质化的价格竞争。

曾有尝试但仍需时间

一直以来,公募基金管理费“旱涝保收”的模式曾引起投资者诟病,而这一问题也早已引起监管部门的警惕。例如,去年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中提到,“鼓励证券、基金、担保等机构进一步降低服务收费,推动金融基础设施合理降低交易、托管、登记、清算等费用。”

而公募基金行业对此也有不少实践。Choice数据显示,目前共有33只产品(不同份额分开计算)采取浮动管理费模式,例如东方红产业升级混合采取分档管理费率,安信价值精选则是固定管理费+对标绝对收益的浮动管理费模式。

从上述产品合并规模来看,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逾半数产品的规模不超过10亿元,还有两成基金的规模不超过2亿元;从业绩来看,上述产品的年内回报率在-10%至10%之间。

“费率只是影响投资者回报的其中一个因素,基金产品尤其是主动管理产品,稳定的收益水平是立命之本。”前述大型基金公司人士认为,“如果降费成为常态,业绩提升对基金公司更加重要,这也对投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记者了解,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费率降低是大势所趋,不过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从海外经验来看,例如美国股票型基金综合费率自2.32%下降至0.95%,其中销售费率(将一次性的销售费用年化)从1.64%下降至0.11%,贡献了绝大部分降幅,这花费了近30年的时间。而我国公募基金发展至今也仅有25年,“投资者认知需要时间,成熟的商业模式也需要时间。”前述公募人士表示。

另一方面,造成中美费率上的差异也有多重因素。天风证券研报指出,长期以来,我国资本市场机构化程度较低、有效性较弱,主动管理的溢价更高;其次投资者教育以及投顾体系尚不成熟,基民整体对费率的关注度不高;商业模式的差异,美国基金销售虽然也以代销为主,但买方投顾体系下渠道费用主要由投资者单独支付,而国内则存在较大比例的尾随佣金,造成名义上的管理费率“虚高”。

那么,目前国内公募基金行降费与美国相比有多大差距?

天风证券数据显示,将由销售渠道收取的尾随佣金剔除,2018至2022年主动权益基金的实际管理费率分别为0.96%、0.97%、0.98%、0.94%、0.93%,这一水平约对应美国2010年~2012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个人投资者比重提升,渠道尾佣占比提升,基金公司在2021年、2022年的实际管理费率降幅与美国近年水平相当。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湖北生活资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